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特質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它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面對這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我們黨何以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其中更為深層的底蘊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這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自信的基礎之上,從而獲得經久不息的動力支持。其中,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是其本體性規定;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性規定;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獲得時代性與空間性規定,這共同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氣質。
回望歷史,一條文化江河水闊潮涌、奔騰而來。以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為依托,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謀求偉大復興的近200年歷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和實踐的百年奮斗歷史為依托,在漫長歷史中吐故納新、革故鼎新,積淀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前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成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文化底色,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體性規定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孕育形成特有的民風民俗習慣信仰,形成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數十個朝代,縱使王朝更迭交替,也始終保持文明主體的穩定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5000多年文明內在地從本體論上規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特質。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才能行穩致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這是古代中國人最基本的哲學概念?!疤烊撕弦弧笔怯钪姹倔w論、是世界觀,統攝著中國人的社會觀、倫理觀、生態觀、國家治理觀,無論君臣百姓,都要遵從天命、踐行天道。在古代中國,這種文化機制不僅對于統治者和權力產生一定程度的約束,而且形成一種社會制衡作用。再如,“天下大同”是古代中國人對未來美好社會的理想,在大同社會,財產公有、天下一家、有衣同穿、有飯同食、合理分工、選賢與能、安詳和諧。大同世界的理念穿風越雨,直至今天仍是中國人心中不變的追求。此外,“民為邦本”“仁者愛人”“中庸之道”“知行合一”等理念主張深入人心,沉淀并構筑了國家的制度體系,發揮了建構社會、穩定社會、校正社會的重要作用,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數千年的根本力量。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在百年風云中面對的社會矛盾不同,發展的社會條件不同,擔負的歷史任務不同,但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民貴君輕、政在養民”到“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今天講的中國特色,是以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的。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旗幟下,中華民族所追求的“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價值觀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煥發了新的生命。在民族危難之際,在中國人血液里流淌的“修齊治平”“以天下為己任”等價值追求瞬間被激活,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救國救民的使命擔當,轉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放異彩、再鑄輝煌??梢哉f,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現代化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使其現代價值得以彰顯。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性規定
1840年以來,中華文明遭遇西方文明的挑戰。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其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美好社會藍圖吸引了中國知識分子與勞苦大眾,為古老中國走向光明開啟了希望之門。在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馬克思主義能不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能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根本途徑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鍛造并鑄就中國式現代化與時俱進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實踐的歷史進程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100余年來,篳路藍縷,風雨滄桑,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必須以道不變、志不改的堅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黨的創新理論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自覺傳承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了我們黨的科學理論和理想追求、為民情懷和革命擔當、優良傳統和斗爭精神,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及時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引領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樹立起中華民族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精神主心骨。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回答并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由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的現代化新模式。
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獲得時代性與空間性規定
當中國人邁開走向現代化的步伐時,整個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時間上,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在空間上,全球化將各個國家和地區連接起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深刻揭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碧貏e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
放眼五洲四海,整個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大變革、大調整、大轉折,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一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是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歷史性的重大變化,也是世界歷史500多年來最大最重要的全球權力轉移;從更宏大的視野來看,則是人類文明、文化的體系性變動、系統性轉折。時空意義在文化上的沉淀,喚醒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汲取了營養、煥發了活力,在與世界的會通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激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創造力。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既重視學習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始終強調要“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倡導“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面對“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沉渣泛起,文明隔閡、文明沖突風險上升,倡導和而不同、包容互鑒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寶庫增添新的成果,為世界文明打上鮮明的中國烙印。中國式現代化極大豐富了世界文明的內涵,指明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
由上可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匯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吸收和借鑒了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擁有獨特的文化標識與精神特質,不斷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回應人類實踐的大邏輯,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把握時代和塑造時代注入精神動力。
(作者系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浙江紅船干部學院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