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這4個跡象,會把孩子養得很好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家庭的模樣。他們身上的優點、存在的問題,往往都能在家庭中找到答案。
大量觀察和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有以下4個跡象,會更容易養出優秀、幸福的孩子——
家庭和睦、充滿愛
某著名大學曾花了76年,持續追蹤268人,為了解答這一問題:什么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主持這項研究的心理學者喬治·瓦利恩特說,“人生贏家”的標準十分苛刻,贏家必須“十項全能”:
十項標準里有2條跟收入有關,4條與身心健康有關,4條與親密關系和社會支持有關。
結果發現,決定人生能不能成功的,從來都不是智商、體型、父母收入、自己受教育程度。
最終的答案是:愛。只要能在30歲前找到 “真愛”—— 無論是真的愛情、友情還是親情,就能大大增加你 “人生繁盛” 的概率。
這答案看上去太過普通,以至于令人難以相信。但研究者瓦利恩特說:
“愛,溫暖和親密關系,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p>
人生中的挫折無法避免,經常感受到愛的人,內在穩定而有力量,抗挫折能力會更強,能夠自信、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風雨,很快振作起來。
反之,缺愛的人常會在挫折面前失去勇氣和力量,心理脆弱、自我懷疑。
在孩子成長早期,一個和睦、有愛的家庭,會讓他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這樣的孩子,會擁有與生俱來的自信,心態積極樂觀,有勇氣和自信對外探索、發展自我,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
可以說,愛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
著名家庭排列系統的創始人海靈格提出,幸福家庭關系是這樣的:
夫妻倆親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系。
因此,營造和睦、有愛的家庭,首先要經營好夫妻關系,家長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遇事好好溝通,互相關心、包容和理解。
其次,家長要學會正確愛孩子,這份愛更傾向于“無條件的愛”,愛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他的外在表現。
給孩子充足的關注和陪伴,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否定,在他犯錯、失意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幫助。
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家長心態樂觀積極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常常表現得很消極,習慣抱怨、訴苦、隨意發泄情緒,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過度憂慮和悲觀。
比如下面這些話:
“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學,將來工作都找不到!”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么用?”
“整天這么忙,工資還不漲,這日子還有什么盼頭”
······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父母的情緒映照著孩子的世界。
父母樂觀、積極,就像陽光照耀著孩子的整個世界,帶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他們感到愉悅、放松,內心充盈,能夠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發展自我。
而當父母經常釋放悲觀、消極的情緒,孩子的世界就總是陰雨連綿,缺乏安全感,心理壓力很大,焦慮水平升高。
更重要的是,消極、負面的語言和表現,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生活喪失希望。
作為家長,多給孩子傳遞快樂和正能量,才會讓孩子形成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思維,自信陽光地成長。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講述了僅有高中學歷的銷售員克里斯?加德納,為了擺脫貧困,在金融街橫沖直撞,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股票經紀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打動人心的,是主角克里斯不管身處何種逆境,都不放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想辦法改變現狀的樂觀和信念感。
同時作為一位父親的克里斯,即便生活貧困到需要住救濟站,他也從不會向孩子哭窮、抱怨,還總是給孩子傳遞積極樂觀的能量,告訴孩子要永遠保持勇氣: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p>
雖然生活很苦,條件很差,但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是富有的,因為永遠對明天懷著美好的期待,并會付諸行動。
培養樂觀、自信、陽光的孩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
首先家長自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調整認知和心態,遇到問題想辦法通過實際行動來解決,而不是陷入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
當家長心態積極,看事物善于從正面角度思考的時候,也更易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其次,賦予事情積極的解釋,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把錯誤和失敗看成暫時的、偶然的事件,鼓勵孩子通過個人努力改變現狀。
比如孩子數學成績差,應當告訴孩子:
“不是你學不好數學,而是暫時沒學好,只要想辦法努力,總是會提高的?!?/p>
因為下雨不能去游樂園,孩子很沮喪時,可以對他說:
“雖然去不成游樂園很讓人失望,但是我們在家里也可以很快樂呀,來,我們一起玩你喜歡的飛行棋吧!”
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傳遞給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這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家人情緒穩定、正向溝通
人際關系大師約翰·戈特曼曾經指出:
對情緒的感知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這些能力決定著一個人在社會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強調孩子情商的培養,原因可見一斑。
情商,是一種情緒智力,指的是孩子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他人情緒、引導自己的思維和行動的能力。
而孩子的情商發展,源自于家長每一次的情緒示范、家人之間的溝通模式。
可以說,如果家長能夠做到好好和孩子說話、家人之間有良好的溝通,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社會和個人關系雜志》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
“那些生活在父母為日常生活瑣事爭吵家庭的孩子,即使面對情緒的處理也會受到影響。
他們會對情緒的處理過于警惕、焦慮,會更容易受到扭曲的人際交往的影響?!?/p>
如果父母情緒穩定,家人之間的溝通模式是健康、平和的,那么孩子將會習得正確的溝通方式,能夠控制好情緒,懂得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感受和需求。
而如果父母情緒管理能力差,經常爭吵、互相指責,朝孩子發脾氣,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也會復制父母錯誤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育孩子,對父母最大的考驗之一就是情緒管理能力。其實很多事情不需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也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孩子犯錯,重要的是教孩子認識到錯誤,學會如何改正,一味地責怪孩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想要管理好情緒,家長可以從這三個步驟來做:
首先需要意識到自己生氣了,當一個人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反應機制就會產生變化,控制能力也會更強。
然后按下一個暫停鍵,給自己一些緩和的時間,暫時遠離這個環境,等會兒再和孩子溝通。
最后是反思,可以在內心和自己對話:我為什么會生氣?真的是因為孩子嗎?是不是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除了發脾氣還有什么更好的解決辦法?
經過這三步,家長可以更理智地面對孩子。
除此之外,家人之間的溝通也要注意,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不要用情緒當武器,和最親近的人彼此傷害。
有好學、上進的氛圍
知乎有個話題:父母有哪些習慣影響了你一生?
一位網友回答:
“十幾年來,我的爸爸堅持每天6點半起床,看書充電。而我的媽媽,只要有空閑,也會拿起書本認真閱讀。
每天晚飯后,父母總是相約在樓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樂此不疲地交流運動的好處。
多年以后,我才驚覺這些是父母‘刻意為之’的教育。
曾經的我,早上起不來,一看書就發困,一運動就犯懶,可當我看到父母都還在堅持,就突然覺得早起也沒有那么痛苦了,讀書好像也沒有那么難,運動也成了每天的習慣?!?/p>
總有很多家長苦惱于自己家孩子不愛學習、不思進取,羨慕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秀、學習自覺,殊不知,別人家父母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家長營造出好學、上進的家庭氛圍,大概率會養出一個追求知識、熱愛學習的孩子,這種熏陶“潤物細無聲”,是其他教育形式很難比得上的。
而有些家庭里,家長自己不愛學習,放棄了自我成長,卻一味地要求孩子,逼著孩子學習、優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教育最好的模樣,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自我成長,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興趣愛好上,不斷提升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如果你經常在教育孩子中陷入迷茫和焦慮,不妨放平心態,對照以上4點,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相信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本文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